美國的跨學科小組研究為何美國成年人不騎腳踏車?因為一走進腳踏車店,就會有穿著萊卡服的銷售員,銷售員介紹一堆單車零件、配件、專業服裝還搭配專有名詞,所有裝備加起來的價格比機車還貴,同時腳踏車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維修,上路後還要考量安全問題,所以到最後大多數人就放棄購買腳踏車。跨學科小組中的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提出銷售腳踏車須結合兒時經驗,銷售員只需問「誰要騎乘的?」不要展現太多專業,就可大大提升銷售量。而設計思考家提出公關宣傳只要著重標示安全騎乘區和標榜腳踏車的簡易維修就可以了。
心理學家、行為學家和設計學家的想法都是以人為主,如3I:Inspiration(發想)刺激尋求解決方案的機會與需求、Ideation(構思)想法的催生、發展、與驗證和Implementation(執行)研究室通往市場的步驟,3I中最難的就是Implementation(執行)。所以成功構想的三大準則是甚麼呢?一、可行性(feasibility):功能應用上的可行性,二、存續性(viability):商業模式永續經營,三、需求性(desirability):抓住消費者的心。如何做到以上三個方面?需要的是T型人才:有跨域合作能力、跨域合作性格、合作性格甚至比合作能力重要、創意組織的目標(洞見、觀察、同理心)。
設計最重要的是要有聚歛與擴散思考,聚歛思考是要去尋找人的需求,擴散思考則是解決找到的問題。志峰老師以自身參加台大苗圃人才培訓作例子,老師被要求在5分鐘內想出30個以上有關所見圖片的相關的想法,之後再把想法做主題歸納放到蝴蝶板上,再用一塊錢投自己喜歡的想法,投票到最後最多人喜歡的想法沒有到最下面,反而是第二多硬幣的想法在下面,此時,活動的老師解釋說最多硬幣的想法就如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想到的想法,它們都是很一般的,而我們需要的反而是第二多人想到的想法,被硬幣拉到最底下的這些想法。
志峰老師對於這本書的歸納是設計思考有五個關鍵元素,一、過程:發想、構思、執行。二、考驗準則: 可行性、存續性、需求性。三、成功要素: 洞見、觀察、同理心。四、強調以人為本的需求。五、跨域合作的重要。書本的缺點有七:一、非常設計思考取向。二、思緒跳躍,較少歸納。三、缺乏社區鏈結及議題導向學習。四、沒有談到如何跨域合作。五、沒有理論基礎。六、沒有如何執行構想的方式與步驟。、七、沒有課程執行的方法。書本的優點是可以幫助老師和學到達到教研服合一,學生可以學到設計思考、與社區鏈結、議題導向學習和專題呈現學習成效,而老師可以學到創新教學、服務學習和如何帶學生行動與執行。
芳祥老師認為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如何將書內每領域的人的故事化為自身的教學土壤,這當中的技巧是最困難的。在志峰老師在導讀時有提到,老師可在教研服的例子當中,找到一點啟發。而志峰老師提到的書本《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中寫到的高感性的六種力量: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芳祥老師對這六種力量十分感興趣。志峰老師覺得《未來在等待的人才》雖然是十年前的書,但裡面的例子到十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反而是我們的教育一直止步不前。